我要举报
>

节后六类骗局高发 三不原则要牢记

来源: 天津日报
发布时间: 2021-03-04

  根据往年发案规律,春节过后各类电信网络诈骗伎俩将“纷至沓来”。为此,公安机关整理了节后一段时间可能高发的六类骗局,提醒市民,“不轻信、不透露、不转账”的三不原则千万要牢记,切莫掉入陷阱。

  骗局一 “多收的话费”

  春节期间,拜年电话、短信不少。节日过后,不法分子抓住这个时机,冒充运营商客服人员,谎称节日期间系统出错,多扣了用户的话费,应予退回。当事主同意后,骗子要求事主提供账号和密码。事主一旦轻信,账号和密码就被骗子掌握。

  警方提示:假冒运营商的电话往往比正规运营商电话前多个“+”或“0”,即使运营商真的要退还话费,可以直接充入手机号码。一旦对方要求提供账号,肯定是骗子。

  骗局二 “异地消费”

  “这里是某某银行,您X月X日在某地消费XXXX元,如有疑问请马上与我们联系。”这种异地消费的诈骗短信在节后很常见,很多身处异乡的人在春节期间回家过年,刷卡消费,所以不少人会信以为真,拨打短信中的联系电话号码,按对方要求转账至所谓的“安全账户”。

  警方提示:假期过后十几天内是短信诈骗高发期,骗子正是算准银行结算需要时间,在此时间段发诈骗短信最容易引“鱼”上钩。接到类似“异地消费”的短信不要轻信,即便真在异地有过消费,账单有误的话也可先咨询银行。

  骗局三 “来我办公室一趟”

  诈骗分子非法获得个人信息,拨打电话直接说出你的姓名及其他信息,并称自己是某某领导,让你第二天早上来办公室找他谈话。过一段时间后,“领导”又打电话,以着急送礼等借口要求给指定账户转钱。

  警方提示:春节过后,此类诈骗很有可能出现变种,例如,“领导”以节前受害者表现不好等为由,要求受害者到办公室谈谈,加重受害者心理负担,提高诈骗成功率。接到“领导”电话,要保持头脑清醒,不轻信,不着急,尽量核实对方身份。

  骗局四 “中大奖了”

 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事主的地址以及联系方式后,谎称事主春节期间购物中奖,奖品往往是汽车、电脑、手机等大奖,但是对方提出领取奖品需要缴纳所得税、支付运费等,要求事主先汇款。

  警方提示:遇到类似诈骗电话或短信,直接不予理睬。

  骗局五 “快递”未取

  由于春节期间不少快递都休息了,骗子瞅准这个时机,假冒快递公司,电话通知事主有未取的快递。随后,骗子会询问事主的姓名、电话、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,以便进一步诈骗,甚至骗子还会称快递里有毒品等违禁品,并转到“公检法”系统,最终,仍是要求事主打钱。

  警方提示:快递如今成为骗子青睐的诱饵,接到此类电话,首先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,更不能转账,以免上当受骗,如有疑问可以联系快递公司官方客服咨询。

  骗局六 被“冻结”的社保卡

  诈骗分子使用拨号器撒网式拨打电话,播放录音,称事主社保卡因骗保,需要冻结,并提示事主电话将转入公安局或检察院,要求事主协助办案。“公检法”工作人员则要求事主把钱款转入所谓的“安全账户”。

  警方提示:公检法系统不存在所谓的“安全账户”,听到这四个字,可以直接挂电话或者报警。(韩雯)

版权所有:中共哈尔滨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
承办:哈尔滨新闻网
备案编号:黑ICP010010-2黑公网安备 23010202010048号
版权所有:中共哈尔滨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
承办:哈尔滨新闻网
备案编号:黑ICP010010-2黑公网安备 23010202010048号